茂名市王氏肾病中医诊堂 移动版

药膳食疗 | 本草植物 |
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黄梢蛇

【出处】《广西中药志》

【别名】过树龙,上竹龙、黄肚龙、索蛇。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原植物】
灰鼠蛇。

全长120~160厘米。眼大,瞳孔圆形。颊鳞3片,少数2或4片;上唇鳞8片,偶为7或10片,第4、5片入眼。眼前鳞2片,眼后鳞2~3片。前颞鳞2片,个别的1片;后颞鳞2片,体鳞光滑,或在体后中央有少数几行起棱,颈部鳞列为15行,亦有个别为14、16、17或19行者,体中部为13行,少数14~15行。肛前鳞11行,腹鳞160~169片,尾下鳞103~126对。体背面暗灰色,各鳞片边缘暗褐色,中间蓝褐色。自体的前部起,由各鳞中间的蓝褐色前后相连而成蓝褐色纵走线。腹鳞淡黄色,各鳞二侧蓝灰色,至尾部而呈暗褐色。
 


栖于平原及山区丘陵地带,常营树上生活。以鸟类、蛙类、鼠类、蜥蜴等动物为食。无毒,但常轻易咬人。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


【采集】于9~10月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拭净,鲜用或烘干用。

【化学成份】灰鼠蛇肉含蛋白、脂肪、多种氨基酸。蜕皮含骨胶原(callagen)。脑含促卵泡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灰鼠蛇还含有具有降压作用的甲状腺提取物。

【功能主治】治风湿关节痛,麻痹,瘫痪。

《中华本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痹证;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半身炒遂;小儿麻痹症。

【用法用量】内服:与吹风蛇、金环蛇同浸制三蛇酒。适量饮。

【摘录】《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