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王氏肾病中医诊堂 移动版

药膳食疗 | 本草植物 |
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甘草

【异名】美草、蜜甘(《本经》),蜜草、?草(《别录》),国老 (陶弘景),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 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

【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

【原植物】甘草。

      多年生草本,?约30〜70厘米,罕达1米。根茎圆柱状; 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 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单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4〜8对,小叶柄甚短,长1毫米许小叶片卵圆 形、卵状椭圆形或偶近于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 米,先端急尖或近钝状,基部通常圆形,两面被 腺?及短毛。总状花序 腋生,花密集,长5〜12 厘米;花萼钟形,长约为 花冠的1/2而稍长,萼 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 长,外被短毛及腺?;花 冠淡紫堇色,长约14〜 22奄米,旗瓣大,长方椭 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 部有短爪,龙骨瓣直,较 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 10,2体,花丝长短不一, 花药大小不等;雌蕊1, 子房无柄。荚果线状长圆形,镰刀状或弯曲呈环状,通常宽6〜8毫米,密被褐色的 刺状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滑。花期6〜 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本植物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甘草头)、根的未梢部分或细小根(甘草梢)、根或根茎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甘草节)也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 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药材】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 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 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 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 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 ?。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 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 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 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 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 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 品质最优。

【成分】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即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Glycyrrhetic acid)的二葡萄糖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甙无溶血作用,而甘草次酸则 有之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尚分出乌热酸(Uralenic acid)^,,此物经证明是18«-甘草次酸。从甘草还分出 多种黄?成分,中有甘草素(1^^1*沿供11]_11,即4',7-二羟 基双氢黄酮)、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是与甘草素相 应的查耳酮化合物,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甙 (Liquiritin,即甘草素4'-卢-葡萄糖甙)、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即甘草素7-卜葡萄糖甙)、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即异甘草素葡萄糖甙)、异甘草素4+葡萄 糖•洋芫荽糖甙(Licurazid)等 国产甘草18种检样分析结果:水溶物18.7〜40.54%, 甘草酸3.63〜13.06%,还原糖3.38〜13.67%,淀粉 及胶质2.04〜6.32%,水分6.04〜8.44%,灰分3.36〜 6.68%',欧甘草尚含三萜成分如18 a-羟基甘草次酸、24-轻 基-11-去氧甘草次酸、24-羟基甘草次酸(都成甲酯尸火 美草醇(017072'1*1161;01)、21«-羟基异欧甘草内酯(21a-HydroxyisogUbrolide)[llj、甘草环氧酸(Liquoricacid)等。

    欧甘草的变种ra var. typica的根也含多种黄酮 成分:甘草式、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甘草素、异甘草 素[13],以及鼠李糖甘草甙(Rhamno-liquiritin,即甘草 素-4'-鼠李葡萄糖试)和相应的查耳酮成分鼠李糖异甘草甙 (Rhai^ino-isoliquirUin)"*’1‘]。另一变种pZaiwa var. 含甘草甙。

   甘草属的根尚含甘草西定(Licoricidin),即3',6-二异 戊烯基-2' ,4' ,5-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甘草醇 (Glycyrol)、6-0-甲基甘草醇和异甘草醇“7"83、雌激素类物质等。

【药理】①、?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一盐皮质类甾醇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钾盐或铵盐、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多种实验动物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上升,巧血钙降低,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小量考的松可增强其作用。但甘草不能 维持切除了两侧?上腺的大白鼠的电解质平衡,也不能延长它们的生命。改变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则作用可得到相应的改变。二糖皮质类甾醇样作用: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和延长考的松的效果,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均证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能使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类甾醇排泄增加,结合型 减少抑制垂体释放黑色细胞刺激素;小 剂量表现胸腺萎缩,肾上腺重置增加,束状层幅度加宽 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降低,?酸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因此也表现垂体促皮质素样作用。甘草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原理:有认为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点系一种直接作用,也有认为是一种间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肾上腺皮质甾醇类在体内的破坏,因而血液中皮质甾醇类含置相应增加,而呈现较明显的背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的棉球 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结核菌素反应、皮下肉芽囊性炎症、角 义菜胶(Carrageenin)浮肿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 铵、甘草次酸钠能有效地影响皮下肉芽囊肿炎症的渗出期 及增生期其抗炎强度弱于或近于考的松。欧甘草的水提取液对死结核菌引起的关节炎(大鼠),较布他酮弱,甘草次酸的各种制剂中,以甘草次酸琥珀酰盐、甘草次酸硬酯酰衍化物的抗炎作用均较母体强,但毒性亦大,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盐尚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甘草次酸对白蛋白所致豚鼠气管痉挛,则无预防作用,但能抑制组织胺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甘草根的甲醇提取成分与芍药花甙(Paeonifoloriii)合并应用(腹腔注射),在抗大鼠脚爪浮肿上有协同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化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油膏用于皮肤及眼耳鼻喉科的炎症及溃疡。甘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原理尚未阐明,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织胺或与肾上腺有关,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降低了细胞对剌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抗炎作用。

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一对实验性溃疡的疗效:甘草浸膏、甘草提取物对大鼠结扎幽门、犬因组织胺形成的实验性 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口服对大鼠、_的 溃疡亦有效,欧甘草中提出的生物碱亦有此作用。 甘草成分中甘草甙、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对大白鼠幽门结扎形成之溃疡有抑制作用,但效力不及甘草流浸裔,甘草甜素则无效但有报道甘草次酸、乙酰甘草次酸有效 二对胃酸分泌的影响:甘草流浸膏故胃后,能直接吸附胃酸对正常犬及有溃疡病的大鼠能降低胃酸。十二指肠内给药,对急、慢性胃瘘及幽门结扎的大鼠,能抑制其基础分泌量,效力为硫酸阿托品的, 与芍药花甙合用有协同作用,但有报道甘草对正常及胃酸缺乏者能增加胃酸分泌,而酸度高者则能使之暂时下降。腹腔注射能拮抗促胃液分泌素(Gastrin) 的胃液分泌作用,降低大鼠胃蛋白酶的活性。每解痉作用:甘草煎剂、流浸裔对离体肠管(兔)先兴奋后抑制,对在体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提取液 欧甘草根的酒精提取物、甘草素、异甘草素、 Liquiritoside。对动物离体肠管均有抑制作用,并能解除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的肠寝挛。甘草黄酮类中以?耳酮型Chalcone的解痉作用比甘草强1倍,FMm在这方面与芍药花试有协同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则无此作用。

④、解毒作用:甘草甜素、甘草煎剂能显著降低士的宁的毒性及死亡率,其解毒作用可能是因其中所含之 葡萄糖醛酸所致,但也有认为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弱, 甚至无效。用甘草流浸裔灌胃后半小时注射士的 宁,亦未证明有解毒效力甘草流浸裔能解除急性姐化 铵中毒,精制甘草口服或静脉注射能预防吡唑酮类 Sulpirin的急性致死性毒性…甘草能显著降低组织胺、 水合?醛、乌拉坦、可卡因、苯砷(Arsenobenzol)、升汞等 的毒性对咖啡因、印防己毒素、乙酰胆 碱、毛果芸香碱、烟碱、可溶性巴比妥有中度或极轻度的解毒作用 。对阿托品、毒扁豆碱、吗啡、锑剂则无效,对麻黄碱反而轻度增加其?性、在 离体蛙心的实验中,甘草可与水合?醛、毒扁豆碱、乙酰胆 碱、育亨宾起强烈的对抗作用。甘草甜素对河豚毒、蛇毒有解毒效力,与蛇毒混合注射于小白鼠,可以防御蛇 毒的致死作用与局部坏死作用,其效力甚至超过蛇毒血清[。甘草能解除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的致死作 用并能抑制家兔因氮芥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甘草对四?化碳、四?乙烯、抗结核剂及酒精引起 的动物肝伤害有保护作用。与熟附片同煎煮,可使后者毒性大为降低,与甘遂配伍,小剂量降低其毒性, 大剂量则相反。解毒原理尚未阐明。甘草可沉淀生 物碱(如奎宁),亦有吸肴作用,与药用炭相似; 甘草甜素吸收后在肝脏中分解为甘草次酸与葡萄糖醛酸, 后者能与毒物结合而解?。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甘草对$常人的脂质代谢无影响,但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在服告草甜素后,血清胆甾醇 下降,血压也相应降低。甘草甜素小剂置克/日)在 一定时间内,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血胆留醇降低, 病灶减轻20奄克/日亦能阻止^动脉及冠状动脉病灶 的发展,与女性激素合用此效果可^强,剂量更大 (40奄克/日)反而无效用甘草甜素5毫克/公斤,对实 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仅有轻度降胆留醇作用,与双氢克尿噻合用,并无治疗效果,’甘草酸钾盐15毫克/公斤降脂作用则极弱tm];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甘草甜素能降低血清胆留醇、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⑥、 对实验性黄疸的影响: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可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大白鼠之血胆红素降低,尿胆红素排泄增 加,此作用比葡萄糖醛酸内酿_蛋氨酸强用总胆 管瘘管法,甘草甜素可以明显it加家兔胆汁的分泌 但对新生儿黄疸则无效。

⑦、 镇咳作用:一般认为甘草在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对它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甘草次酸衍化物对豚鼠镇咳作用很明显,其强度与可待因相似, 此类制剂对化学性刺激及由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 嗽,均有显著效果,故镇咳作用为中枢性。甘草可用于 气管炎、咽喉炎、声嗄、气喘。

、镇痛、抗惊厥作用:用小白鼠扭体反应实验证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镇痛作用较弱,口服更弱,如与芍药花甙合用则可产生协同作用。对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弱的 抗惊厥作用,并能与芍药花甙互相协同欧甘草中分离出的黄酮类;,能抑制可卡因引起的小鼠兴奋。

⑨、 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甘草甜素、甘草酸耗盐(静 脉注射可增强茶碱的利尿作用,对瞟酸钾则无影响。口服甘草对建立了利尿条件反射的犬,尿?及盐排泄无彩响(可能剂童太小)•甘草甜素可抑制家兔实 验性膀胱结石的形成。甘草提取物有女性激素樟作用, 50奄克相当于0.1毫升雌二酵的效力,有谓从欧甘膏中分离出二种物质,其效力较雌二醇大。甘章甜素、甘 草次酸能抑制雌激素对未成年动物子宫的增长作用,切除 肾上腺或卵巢后仍有同样作用。

⑬、抗肿瘤作用: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移植的Oberling-Guerin骨?痛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钠及甘草次酸衍化物之混合物,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痼均有抑制作用,即使口服亦有效。甘草甜素、甘草甙对 .大鼠腹水肝癌及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能产生形态学上的变化,甘草甜素尚能抑制皮下移植的吉田肉痼。

⑪、其他作用:口服甘萆煎剂可使小鼠体重增加,空腹游泳实验表明有增强肌力的作用甘草酸?使家兔血压 上升,但对末梢血管无影响,亦无溶血作甩。甘草酸钾 盐有某些抗凝性质。在试管内甘草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菌作用,甘草次酸的光学异构体,18-B型和18-Y型亦能抑菌,其抑菌活性依靠游离的 羟基及羧基的存在,在试管中甘草次酸能增强小檗碱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力,Liquirit?Side作用更强邱。 在体外,甘草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使实验性肺结核病灶疤痕化。甘草酸对发热的小白鼠及兔具有解热作用。甘草水提取物、甘草甜素能延缓创伤修复过 程畎甘草根的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绦虫有驱虫作用,但对蝈虫无效;又能使狗离体子宫松弛。

【毒性】甘草毒性甚低,但如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状腺功能,有降低基破代谢的趋势。

1.甘草毒性甚低,但如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甘草水浸膏小鼠LD50静脉注射为1.9432±0.467g/kg,腹腔注射为6.8466g/kg,皮下注射为7.8192g/kg。甘草浸膏小鼠皮下注射的LD100为3.6g/kg,死因为呼吸麻痹,甘草甜素小鼠皮下注射最低致死量为1g/kg,甘草次酸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08mg/kg,Fml00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760mg/kg。甘草次酸给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LD50为101mg/kg。

2.用甘草水煎剂给豚鼠连续灌胃6周,每日用量2g/kg,观察其慢性毒性。结果给药组动物体重比对照组略有增加,但未出现浮肿;实验期间无死亡,脏器重量检查仅肾上腺重量稍有降低,为长期给药由于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致。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状腺功能,有降低基础代谢的趋势。

 

【炮制】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甘草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①《雷公炮炙沦》:"凡使甘草,须去头尾尖处,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出,暴干,细锉使。一斤用酥七两,涂上炙,酥尽为度。又先炮令内外赤黄用良。"

②《纲目》:"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热。"

③《得配本草》:"粳米拌炒,或蜜炙用。"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凉。"

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脾、胃。"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中华本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中国药典》: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宜忌】实证中满腹胀忌服。

《本草经集注》:“?、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医学入门》:“病疾初作,不可用。”

【选方】

①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③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凉膈丸)

④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伤寒论》桔梗汤)

⑥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江西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⑦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楞散)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壳散)

⑨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⑩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幼幼新书》)

⑿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怪证奇方》)

⒀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养生必用方》)

⒁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⒂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健康报》1956年10月)

⒄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⒅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⒆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⒇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21)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22)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23)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24)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25)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26)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27)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8)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29)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30)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31)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32)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33)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34)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35)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36)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37)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38)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临床报道】
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据50例以上至2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洛上 下,尤以对活动期有疼痛症状者疗效更佳。一般在服药1〜 3周内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半数以上X线显示壁龛消失。甘草对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十二指肠溃 疡,对新鲜溃疡较陈旧者为好,治疗后症状的好转比X线 改变早;但对有并发症的溃疡病,则往往无效 远期疗效尚欠满意,半数病例出现复发现象。用法:一甘草流浸膏:一般每次10奄升,日服3次,4〜6周为一 疗程;也有每日量仅给15毫升的。但有人认为,每 次用15亳升,每日4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剂量。二33% 甘草浸裔溶液:每日15〜30毫升,3次分服,4周为一疗程。三甘草粉:每次2.5〜5.0克,每日3次,连用3〜4 周。甘草丸:每日12〜15克,3次分服,连用6周 经验证明,甘草粉的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裔,因甘草粉包含全 部甘草有效成分,而甘萆流浸膏含有酒精及?仿,对溃疡 病不尽相宜,改用甘草浸裔溶液则无此弊。副作用:甘草制剂能发生去氧皮质?样作用,影响电解质平衡,使血钠 潴留,血钾降低,引起血压增高及水肿,部分病例呈低血钾 心电图改变,个别病例出现糖尿。对高血压及水肿,一般艰 制食盐摄入或停药后即可消失,不影响治疗…。疗程以4〜6周为限,超过此限,则心脏受累机会即?多。为了防止出现水肿、血压升?等副作用,有人曾合并使用双克尿塞叫]。临床上还观察到,如以小剂置甘草浸裔配合吸 着剂和收敛剂、或用脱It甘萆浸膏治疗,则副作用大大减少 或完全避免,但疗效亦随之降低。鉴于甘草有潴钠排钾 的副作用,故应禁用于肾脏病、高血压病患者长期 应用所致的心肌损害亦应予重视。此外,临床上曾以甘 草为主配合其它药物,如乌?骨、瓦楞子、陈皮、蜂蜜等治疗 溃疡病,效果亦佳

②治疗阿狄森氏病:据少数病例观察,对轻度或初期患 者疗效较为显著,可使患者体重增加,体力增强,食欲增进, 血压增高,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血清电解质浓度有所改善, 血?中钠、?的浓度升高和钾的下降可至正常范围,尿中 17-酮类留醇排泄置增加有些病例X线显示心脏明 显增大,可达正常范围。对于重症或晚期患者,单独 应用的效果不甚理想,甚至不能预防危象的发生,而必须加 用皮质酮才能奏效;两者并用时,可减少后者的需要置,认 为是一种互补作用[15]。甘草治疗本病的理论根据,一般认 为是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次酸的作用与去氧皮质S有类似 之处,能使钠、?化物及水滞留体内而血钾离子浓度降 从而收到治疗效果也有认为甘草治疗本病的作 用,在性质上与醛固酮最为近似。副作用:生浮肿、气喘、头痛,伴以高血压,肺水肿,对老 发心脏性气喘等。用法:采用甘草流浸膏,但剂量大小须视各别情51而定。各地报告颇不一致,每日量有 用15毫升的有用20〜30奄升的,尚有渐增至30〜 60毫升的。也有用甘草浸裔每日20〜45克,或甘草酸 6克,或甘草次酸3〜5克的。维持剂量亦因人而异,持续应用数周后,患者可对甘草之敏感度增加,剂量应逐渐减少,有的病例维持量仅需开始量的。还有人用甘草粉,每日15〜30克,认为其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膏。

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甘草粉10克,日服3次,同时配 合甲基睾丸素、甲状腺素、葡萄糖、维生素等。试治1例性 腺机能减退型的席汉氏综合征,用药1周后体温升至正常, 精神好转;2周后体重增加,饮食如常;1月后握力由10磅 增至1S磅,能自理生活,血压升至正常范围,心尖区杂音 消失,空腹血糖由88毫克涿增至110毫克洛,有性欲表现。3月后月经来潮。翌年生一女孩,母女均健康。

治疗尿崩症:以甘草粉5克,日服4次,试治两例病史 已4〜9年的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患者入院时水的出入量维持在8000毫升左右,服药后尿量显著减少,维持在 3000〜4000毫升,1例最少尿量曾低于2000毫升。

治疗肺结核:在应用抗痨药的同时,并用甘草制剂,对长期经抗痨药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的患者,能收到 较好疗效。不仅对浸润性病灶及胸膜炎能使炎症及渗液 吸收、中毒症状短期消失,而且对球形病灶、脓胸等亦有较 好效果,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据余例至数十例的观察结 果,用药后大部分病例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血沉下降,痰 菌转阴;X线显示进步,肺部浸润病灶吸收或消失,胸腔内 积液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纤维空洞型的空洞绪小。认为甘 萆有类似去氧皮质酮的作用,是其发生疗效的原因所在;副 作用亦与去氧皮质酮相似,如血压增高、浮肿,个别出现心 动缓慢或心动过速、期外收缩。故高血压及心脏器质性病变 或心功能不全者应惧用。用法:一煎剂:一般每日用生药 50克,煎汁分3次服;但亦有每日量低至18.6克的。二流浸膏:每日5〜10奄升,或10〜15毫升,加水至60毫升, 分3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用甘草粉5克或甘草流浸黉10毫 升,每日3次。试洽3例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取得显著 效果。哮喘症状均在1〜3天消失或改善,支气管笛音亦于 11天完全消失,肺活量显著增加。其中1例复发,再用甘 草治疗时仍然有效另有用甘草流浸膏治疗4例,亦获 效果

治疗传染性肝炎1:00%甘草煎液15〜20毫升,小儿 减半,日服3次。治疗13例,平均黄疸指?在12.9天恢复 正常,尿三胆试验在9.9天转为阴性,肝肿大在9.2天显著 缩小,肝痛在7.8天消失。

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根据甘草有类似去氧皮质酮的药 理作用,用其代替考的松和促肾上腺皮质素治疗急性血吸 虫病获得较好效果。一般用药后1〜2天即开始退热,5〜 10天内大部分退至正常,同时全身情况亦显著好转或恢 复。用法:甘草粉每日30克,分3次服,热退后减为半量 再服1周左右停药。总疗程约15〜20天。治疗过程中可 酌情配合其它辅助药物及支持疗法。

治疗疟疾:用甘草、甘遂等量研粉混合,于疟疾发作前30分钟取药粉少许撤于肚脐眼,外贴黑裔药。经治仂9例, 除2例因用药不及时无效外,均获效果。

⑬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甘草1两,水煎2次,上、 下午分服。经治3例,均有效果。

⑪治疗腓肠肌疼挛:甘草流浸裔成人10〜15毫升,日服 3次。经治254例,有显著疗效的241例,占94.8%。疗程 最短3天,最长6天。

⑫治疗先天性肌强直:甘草粉3克,日服3次,进低盐饮食,疗程15天。试治1例病史近两年的患者,用药4天后 症状即有好转,疗程结束时症状基本消失。

⑬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甘草流浸裔每日12〜20亳升,或 甘草50克水煎,均分3次饭前服。经治8例,除2例显著 好转后因故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局部疼痛、浮肿及索条状 物均消失。认为甘草治疗本病有消炎、止痛,增加机体抵抗 力及制止肉芽组织增生之作用。个别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 轻微浮肿及血压升?,减量后即消失此外,曾以甘 草流浸裔日服15毫升(分3次),治愈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用药3周后自觉症状消失,皮肤转红,皮肤?度、足趾关节运动皆恢复正常。

⑭治疗子宫颈糜烂:先用1:4000过锰酸钾液冲洗阴道,以干棉签擦干后将甘草流浸膏涂于子宫颈上。本法对中度 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一般治疗2〜3疗程(每疗程5次)便 能痊愈。如患有滴虫者须先治滴虫,再治宫颈糜烂。

⑮治疗皮肤炎症:以2%甘草水局部湿敷,2小时1次, 每次15〜20分钟;治疗接触性皮炎12例,一般1〜4天即 见红肿消退,渗液停止,糜烂面愈合,继以氧化锌糊剂或炉甘石剂外敷数日即愈用甘草1两,煎水洗患处,每 曰1次,对过敏性皮炎亦有效果。甘草次酸对湿疹、牛皮癣也有治疗作用。

⑯治疗手足皲裂:取甘草1两切片,浸于75%酒精100 毫升内,24小时滤出浸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后涂播患处。随访17例重症患者,效果均满意。

⑫治疗眼科炎症:以5%或8〜12%甘草酸钠盐溶液,或 甘草次酸混悬液(每毫升含10奄克);或10〜30%甘草浸 杳液滴眼,根据病情需要,每1〜2小肘滴眼1次或每曰滴 3〜4次,对下列眼病有效:一泡疹性眼炎:60例泡疹性角 膜炎、角膜结膜炎及束状角膜炎患者,经治2〜7天左右,56 例获得痊愈(有2例因停药过早而复发另文报告对泡 疹性结膜炎用药2〜14天,疼痛、充血及泡?即渐减轻而消 失。©上巩膜炎、巩膜炎:分别观察4例和5例,用药 后在3〜17日内结节消失,6〜34日炎症消退⑴三春季 卡他性结膜炎:治疗6例,用药2〜3日痒感与结膜充血显 著减轻,但停药后立即*发,再用药又能控制。此外,对 结核过敏性角膜炎芦巩膜炎,亦有明显疗效;对深层角膜 炎、角膜实质炎、角k间质炎,能减轻充血及疼痛症状,但角 膜浸润改变不明显;.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亦可使充血及疼 痛刺激症状减轻,但?前房内渗出物是否有控制作用,观^ 结果并不一致tSMn。另曾以甘草酸钠盐与少量考的松并 用,同时服异烟肼,治疗1例结核性虹膜睫状体炎收到良好 效果。

⑬治疗冻伤:取甘草、芫花各3钱,加水2000奄升煎后 浴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每剂可洗3〜5次),有破溃及坏 死之创面洗后用黄连纱条换药。治疗手、足冻伤共76例,丨 经用药1〜3剂后,58例痊愈,其余结果不明。实践证明,对单纯红肿者效果最佳,半数以上用药1剂浴洗3〜5次即愈。对红肿加皮肤坏死的创面,洗后肿痛消失,继之坏死组织脱落,创面呈现新鲜肉芽组织,用黄连换药后创面即迅速 愈合;对冻裂创疗效稍逊,但经几次浴洗后可使患部由干燥。发硬变为滑润柔软而渐痊愈;对三度冻伤胶体坏死者,洗后可使疼痛迅速消失,坏死组织分离,有利于早期外科治疗。
   此外,曾以甘草制剂为主,配合其它药物或疗法治疗重症 肺炎、扁桃体炎并发尊麻疹、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 小舞蹈症、臂丛炎、颜面神经瘫痪及??中毒、木薯中毒等,虽然病例较少,但均取得较好效果。

【各家论述】

1.李杲: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2.《汤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小柴胡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凤髓丹之甘,缓肾急而生元气,亦甘补之意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于此可见调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横行而散,酸束而收敛,咸止而软坚,甘上行而发。如何《本草》言下气?盖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

3.《本草衍义补遗》: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下焦药少用,恐大缓不能直达。

4.《本草汇言》: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又如咽喉肿痛,佐枳实、鼠粘,可以清肺开咽;痰涎咳嗽,共苏子、二陈,可以消痰顺气。佐黄芪、防风,能运毒走表,为痘疹气血两虚者,首尾必资之剂。得黄芩、白芍药,止下痢腹痛;得金银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黄连,解胎毒于有生之初;得连翘,散悬痈于垂成之际。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高元鼎云,实满忌甘草固矣,若中虚五阳不布,以致气逆不下,滞而为满,服甘草七剂即通。

5.《本草通玄》:甘草,甘平之品,独入脾胃,李时珍曰能通入十二经者,非也。稼穑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为中宫补剂。《别录》云,下气治满,甄权云,除腹胀满,盖脾得补则善于健运也。若脾土太过者,误服则转加胀满,故曰脾病人毋多食甘,甘能满中,此为土实者言也。世俗不辨虚实,每见胀满,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6.《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7.《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8.《本草备要》:甘草,胡洽治痰癖,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痨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附记于此,以正其失。

9.《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今曰金创肿,则金创之肿而未脓,且非不合者也。《千金方》治金创多系血出不止,箭镞不出,故所用多雄黄、石灰、草灰等物,不重甘草。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蒴?细叶、桑东南根,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余皆更少,则其取意,正与《本经》?合矣。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反有甚于痈疽者。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泻火和中。浅视之,则曰急者制之以缓,其实泄火之功,为不少矣。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消息意会之可矣。

10.《本草正义》:甘草大甘,其功止在补土,《本经》所叙皆是也。又甘能缓急,故麻黄之开泄,必得甘草以监之,附子之燥烈,必得甘草以制之,走窜者得之而少敛其锋,攻下者得之而不伤于峻,皆缓之作用也。然若病势已亟,利在猛进直追,如承气急下之剂,则又不可加入甘草,以缚贲育之手足,而驱之战阵,庶乎所向克捷,无投不利也。又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此诸证之不宜甘草,夫人而知之矣;然外感未清,以及湿热痰饮诸证,皆不能进甘腻,误得甘草,便成满闷,甚且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甚故耳。又按甘草治疮疡,王海藏始有此说,李氏《纲目》亦曰甘草头主痈肿,张路玉等诸家,皆言甘草节治痈疽肿毒。盖即从解毒一义而申言之。然痈疡之发,多由于湿热内炽,即阴寒之证,亦必寒湿凝滞为患,甘草甘腻皆在所忌。若泥古而投之,多致中满不食,则又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备考】

①《别录》:“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 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十日成。”

陶弘景:“甘草,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来,赤皮断理, 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 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青州间 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可用。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本草图经》:“甘草,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春生 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采根,去芦头及赤皮。孙思邈论云,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称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