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王氏肾病中医诊堂 移动版

药膳食疗 | 本草植物 |
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拔毒散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 Bá Dú Sàn

【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
拔毒散

    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3.《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

拔毒散--《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

【处方】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殃火丹,发于两胁及腋下。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好醋调涂患处,次用山栀膏方。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

拔毒散--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处方】马蹄灰、鸡子白。

【功能主治】肠痈。其状两耳轮纹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痛,或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出,似赤白下。

【用法用量】和涂。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拔毒散--《袖珍》卷三

【处方】蒲黄1两,白芷1两,半夏1两,黄丹1两,赤小豆半两(为末)。

【功能主治】消肿定痛。主治痈疽,疔疖。

【用法用量】上将白芷、半夏为末,入蒲黄、丹、豆末,和匀。金银藤捣自然汁调敷四围,频频水润。

【摘录】《袖珍》卷三

拔毒散--《活幼心法》卷五

【别名】拔疔散

【处方】明雄黄1钱,绵胭脂。

【功能主治】痘疔,紫黑胀硬,独大而无晕者。

【用法用量】拔疔散(《种痘新书》卷三)。方中绵胭脂用量原缺。

【摘录】《活幼心法》卷五

拔毒散--《外科百效》卷二

【处方】巴豆肉2钱3分,人言1钱3分,生白矾9分,绿矾9分,雄黄3分,蜗牛10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核。

【用法用量】将口涎调搽核上,以万应膏贴之,2日1换;再将玉灵膏贴,1日1换。

【摘录】《外科百效》卷二

拔毒散--《明医指掌》卷八

【处方】陈皮1两,甘遂1两,当归尾1两5钱,川芎1两,红花(酒洗)1两,桃仁(去皮尖)100个。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水、酒煎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八

拔毒散--《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巴霜1钱,雄黄1钱,麝香1钱,冰片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拔一切毒。

【用法用量】掺膏上贴之,则毒气尽拔,便无后患。

【注意】胎前产后之妇忌用。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拔毒散--《种福堂方》卷四

【处方】韶粉1两,大黄5钱(炒),雄黄3钱(另研),五倍子1两(炒),乳香5钱(另研),没药5钱(另研),黄丹5钱,白及1两(炙),白蔹1两(炙),黄柏7钱(炒),白芷1两(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痘后手足肩背痘毒痈肿。

【用法用量】蜜水调搽。

【摘录】《种福堂方》卷四

拔毒散--《仙拈集》卷四

【处方】生半夏1两,文蛤2钱半,贝母2钱半,朴消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初起坚硬如石,?热如火。

【用法用量】醋调敷。

【摘录】《仙拈集》卷四

拔毒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芙蓉叶4两,大黄9两,黄柏9两,五倍子9两,赤芍9两,甘草9两,白芷9两,土贝母9两,赤小豆15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去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诸毒疮疡,无名肿毒,坚硬无头,?热疼痛。

【用法用量】用醋调敷患处。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拔毒散--《古今名方》引《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

【处方】斑蝥18g,巴豆炭6g,乳香6g,没药6g,前胡15g,玄参15g,犀黄1.5g,麝香1.5g,冰片0.3g。

【制法】先将前6味炒制,各为细末,配时将麝香、冰片、犀黄混合,再入斑蝥、巴豆炭、前胡、玄参研匀,最后加入乳香、没药,研匀即得。

【功能主治】托里提脓,拔毒去腐,消肿止痛。主胞疽、发背、搭手疽等局部肿硬难溃者。

【用法用量】用时均匀地掺入疮口上,每日2次,至脓水增多,新腐渐消时停用。

【摘录】《古今名方》引《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

拔毒散--《保命歌括》卷六

【处方】生绿豆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耳前后红肿。

【用法用量】醋调敷;干,以醋润之。

【摘录】《保命歌括》卷六

拔毒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乳香、黄柏、黄连、雄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飞游毒,赤肿走注不定。

【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敷;干,用水润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拔毒散--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阳起石1两,寒水石1两,砚石1两,白石脂1两,石膏1两,麦饭石1两。

【制法】上为末,重研如面。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调涂疮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拔毒散--《痈疽神秘验方》卷一

【别名】秘方拔毒散

【处方】乳香1钱,没药1钱,川山甲(炮)1钱,当归1钱,木鳖子1钱,瓜蒌仁8钱,甘草(炙)5分,忍冬藤2钱,牙皂角7分(炒),生大黄1钱半,熟大黄1钱半,连翘1钱,贝母10分。

【功能主治】攻毒止痛化脓。主治一切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秘方拔毒散(《准绳·疡医》卷一)。若有脓,或已溃者,可不用大黄;如亦有脓虽溃,脉仍洪数,或沉实喜冷者,又所宜用。

【摘录】《痈疽神秘验方》卷一

拔毒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草乌头(去皮脐,生捣为细末)1两,蚌粉半两。

【制法】上拌匀。

【功能主治】一切热肿,欲结疮疖,?赤疼痛。

【用法用量】每看多少,临时用新汲水调摊纸上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拔毒散--《普济方》卷二九五

【处方】大黄5钱,黄柏5钱,白及5钱,石膏5钱,黄芩5钱,白蔹3钱,黄连3钱,栀子3钱,朴消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痔肿毒。

【用法用量】用井花水调,涂敷扫痔肿毒处。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拔毒散--《普济方》卷二九○

【处方】大槟榔1个,红娘子1个,黑狗脊1两,硫黄1两,赤石脂1两,黄连1两,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敛疮。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每用药少许,干掺患痛处。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拔毒散--《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烟霞圣效》

【处方】新桑皮(烧作灰)。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火烧破皮肉。

【用法用量】小油调涂上,变色生肌即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烟霞圣效》

拔毒散--《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斑蝥7枚(去翅足,用屋瓦盛,入糯米同一处匀炒,候米黄为度,以乳钵细杵罗过,不用米),黑牵牛末2钱半(先晒,研,取末)。

【制法】上和匀。

【功能主治】癫犬、恶犬所伤。

【用法用量】用无灰温酒调作1服,空心投。其毒自小便中出,或从大府过,似葡萄肉,或如犬形。其毒出尽,尚觉腹中有痛,取用青黛入乳钵杵匀,仍罗为末,每服3钱,井花水调下2服,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拔毒散--《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南星(上等大白者)1两,草乌头半两,白芷半两,木鳖子仁1个(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疽肿结。

【用法用量】分2次泛醋、入蜜调,敷纱贴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拔毒散--《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外科精要》

【处方】石膏(生用)4两,寒水石(生用)4两,黄柏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热毒丹肿,游走不定;亦治疔肿。

【用法用量】每用新水调扫之,油涂之,或纸花贴,干则以凉水润之亦妙。治疔肿,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