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本草植物 >

高粱

【出处】《纲目》

【别名】木稷、藋粱(《广雅》),芦穄(《食物本草》),蜀秫、芦粟、获粱(《纲目》),番黍(《瓯治遗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原植物】蜀黍(张华《博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3~4米。茎圆柱形,节上有黄棕色短毛。叶互生,狭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约4厘米;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生纤毛。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分枝轮生,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成熟时下部硬革质而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有短毛。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花、果期秋季。
种子成熟后采收。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
高粱根)也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份】幼芽、果实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纲目》:甘涩,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①《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药志》: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附方】

治小儿消化不良:红高粱一两,大枣十个。大枣去核炒焦,高粱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服二钱;3~5岁小孩每服三钱,每日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除净硬壳等杂质,置锅中加热翻炒,至呈黄褐色,有香味时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0.5~1钱口服。治疗104例,其中100例多在服药6次以内治愈,4例无效。


【备考】

①汪颖《食物本草》: “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缺粮,余及牛马。谷之最长者。”

②《纲目》: “蜀黍,不甚经见,而今北方最多。按<广雅>,荻(获<广雅>原作藿)粱,木稷也。盖此亦黍稷之类,而高大如芦荻者,故俗有诸名。种始自蜀,故谓之蜀黍。“蜀黍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如芦获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其谷壳浸水色红,可以红酒。”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祖传草药秘方.系列“益肾三效合一”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心慌、头晕按劳宫,让心养养神

《黄帝内经》中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禁上气面端,啦干善响,服气上则恐。意思是说,心痹的人血脉不通。容易心烦。气嘴咽眼干燥中医设有明确的心悸一说,但这里...[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心慌、头晕按劳宫,让心养养神

《黄帝内经》中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禁上气面端,啦干善响,服气上则恐。意思是说,心痹的人血脉不通。容易心烦。气嘴咽眼干燥中医设有明确的心悸一说,但这里...[详细]